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湖北特产  山东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宝庆竹刻

   日期:2020-08-10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作者:ttc2020    浏览:262    评论:0    
核心提示: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传统雕刻艺术。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传统雕刻艺术。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法制作竹刻时,艺人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鸟。
宝庆竹刻的艺术品从现今留存的实物资料看,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年—1645年)别号云山樵子,是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所刻山水花鸟人物全无刻意,却形神兼备,自然生动。该时期宝庆竹刻主要流行圆雕和透雕的雕刻技法。宝庆竹刻发展至清朝时,由于竹簧工艺的发明,不仅区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也使得竹刻的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宝庆竹刻艺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后,已能够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竹制佳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珍稀艺术品,工艺水平已是相当高超。据《宝庆府志》记载,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李昌元以制竹子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最终成为宫廷专门的竹刻师。乾隆时期,宝庆竹刻进入了全盛期,形式图案更为丰富而绚丽,制作也更为娴熟精美,成为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
竹簧雕刻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珍品,并被宫廷定为贡品和外交礼品。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50年,政务院特定8件宝庆翻簧竹刻工艺品,作为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向斯大林祝寿的礼物。
艺术特色
宝庆竹刻艺术品从留存的资料记载以及实物来看,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年-1645年)字曾炳,别号云山樵子,湖南武岗人,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所刻山水花鸟人物无不刻意,而体现的却是功力现于规矩之中,形神现于规矩之外。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与他同时期的宝庆竹刻艺人还有王嗣乾等,大多都没有作品留存。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流行圆雕和透雕的雕刻技法。
宝庆竹刻发展至清朝时,由于竹簧竹艺的发明,这不仅是有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使以后竹刻工业化也成为一种可能。竹簧雕刻在经过了宝庆竹刻艺人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后,已经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竹制佳器。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实物来看,技术水平已经是相当的高超。在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据《宝庆府志》中记载,"惜阴轩"主李昌元,李昌元以制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所做作品常作为供品入宫中,后被选入宫廷作为专门的竹刻师,侍奉朝廷。在乾隆时,宝庆竹刻进入了全盛期。开始有竹刻制品走出国门,成为了与外交流的礼品选择之一,这也无不体现出宝庆竹刻的艺术特色。
中国竹艺历史悠久,历经汉唐积淀,发展到明清时,已经很是兴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竹子与玉一样,是历代文人骚客钟爱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在《诗经》中就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之句,后来竹子更是成为吟咏的对象。尤其在文人兴起的宋朝,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据载,竹刻艺术发展到明朝中叶时,已形成了以嘉定、金陵、宝庆为中心的竹刻派别。而宝庆竹刻,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朵奇葩。
宝庆竹刻
宝庆地处湘西南,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为宝庆竹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宝庆人杰地灵,历代大师擅长于将自己的艺术技巧与文人审美情趣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了无数美轮美奂、具有极高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嘉定派竹刻以“高、深、透”为特点,金陵派的竹刻则以“浅浮雕”技法来表现,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宝庆竹刻兼备二者之美,不仅种类齐全,题材丰富,还在浅浮雕与高浮雕存在的同时,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竹刻工艺——竹簧。竹簧亦称翻簧、贴簧等,即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压平整,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经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其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竹簧雕刻工艺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并定为清皇宫的贡品和外交礼品。
传承意义
宝庆竹刻的雕刻技艺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仅刀法就多达二十余种。宝庆竹刻的历代大师们擅长于将自己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融会贯通,创造了无数精美的竹刻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宝庆竹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奇葩虽然在历代战乱和20世纪60年代屡受严重摧折,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在20世纪90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全部破产倒闭,技师流散全国各地,现仅存的二十多名老艺人亦年事渐高。宝庆竹刻正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南省邵阳市的曾剑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获得宝庆竹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美滋滋特产网-土特产行业门户!汇聚全国各地家乡特产,土特产资讯,地方特产,农特产品供求信息,特产礼品,特色小吃,特产零食及农家优品,为特产品牌商家与土特产爱好者打造专业土特产展销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