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湖北特产  山东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薤山叠翠茶

   日期:2020-07-11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279    评论:0    
核心提示:薤山叠翠茶薤山叠翠茶,湖北省谷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薤山叠翠是鄂西北秦巴山脉谷西南山区高寒地带的高山茶、有机茶
2020-7-11 12-03-33
薤山叠翠茶
薤山叠翠茶,湖北省谷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薤山叠翠是鄂西北秦巴山脉——谷西南山区高寒地带的高山茶、有机茶,生长在秦巴山余脉——大薤山海拔800米—1000米间的富硒带上。薤山叠翠条索紧细显锋苗、色泽翠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2011年0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薤山叠翠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薤山叠翠茶生长环境所具有的三大特质:高山茶、云雾茶、富硒茶。
历史渊源
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炎帝曾在谷城这片土地上尝植五谷和茶树,中华《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炎帝曾在谷城这片土地上尝植五谷和茶树。
据《谷城县志》记载:清咸丰八年(1858年),谷城茶叶生产量占湖北省第13位。湖广总督张之洞曾批转谷城知县瞿元灿的《种茶炙焙法》向湘鄂两省推广。清代嘉庆年间诗人安庭松游览薤山美景,赋诗《薤山叠翠》并称赞薤山所产茶为薤山叠翠后,谷城的茶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清至建国后,谷城种茶规模、制茶技艺、茶叶品种和品质都日臻成熟;清中后期,谷城茶通过茶马古道销往南方和海外。
1962年开始,薤山叠翠大面积兴起。当时农业局曾先后派出王琼英、余宗典夫妇和刘显廷担任茶叶技术员长期驻场。王琼英女士曾在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进修了一年有余;刘显廷于华农毕业分配到谷城农业局后,又于1966年带领薤山及潭口水库各一名职工远赴浙江,在杭州梅家坞及余杭茶厂学茶三个多月。他们把新学知识全部用在推广薤山叠翠生产的工艺技术上,地理优势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使薤山叠翠的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时虽还未参评获奖,但却赢得了大众的口碑,喝过的人无不赞其"滋味醇厚,香浓久远"。到1968年全县茶叶普遍大发展时,薤山茶场成了全县各茶场的领头雁,薤山叠翠也成为全县人民不可多得的日常饮品,被众人视为大薤山的镇山之宝。
生产情况
2009年,谷城茶园面积达到12.8万亩,茶叶产量4500吨,实现产值3.57亿元。
2010年,谷城有宜植茶面积30万亩,已建成规模茶园12.8万亩,年产量7442吨,系列产值10亿多元,出现了过2亿元的茶叶企业2家,过千万元的茶业企业10家,过百万元的茶叶企业26家。
2012年,谷城县茶园面积已达12.6万亩,茶叶年产量1000吨,位居中国100家产茶大县之一,茶产业已发展成为谷城农业经济四大产业之首。 
2013年,谷城县有茶园面积13.2万亩,茶叶年产量达5474吨,产值2.38亿元。
产品荣誉
2009年,谷城县被国家农业部《中国重点产茶县区域规划》(2009—2015)明确为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基地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确定为100个产茶大县之一,排序中国第26位,湖北省第3位。
2011年0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薤山叠翠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薤山叠翠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谷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薤山叠翠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