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湖北特产  山东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灌阳红薯粉

   日期:2019-12-09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作者:ttc2020    浏览:334    评论:0    
核心提示:灌阳红薯粉,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灌阳红薯粉
灌阳红薯粉,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灌阳红薯粉产品粗细均匀,有光泽,弹性好,久煮不烂,口感爽滑,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可制成的条状、丝状薯类制品。理化指标:淀粉≥75.0克/100克,水分≤15.0克/100克,灰分≤0.4克/100克,耐煮时间≥16分。
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灌阳红薯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灌阳红薯粉产品粗细均匀,有光泽,弹性好,久煮不烂,口感爽滑,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可制成的条状、丝状薯类制品。理化指标:淀粉≥75.0克/100克,水分≤15.0克/100克,灰分≤0.4克/100克,耐煮时间≥16分。
产地环境
灌阳县地处都庞岭西麓,境内东、西、南三面高山环绕,向北开口,东西窄南北长,中间低凹平坦,灌江自西南而东北纵贯全境,把全县自然分为东西两半。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因而冷空气易进滞出,春季气温回升缓慢。
灌阳县多年日照时数平均1400.2小时,灌阳年总太阳辐射量96.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直接辐射39.3千卡/平方厘米、散射辐射56.9千卡/平方厘米,是广西较少的县份之一。全县多年年均气温为17.9℃。
历史渊源
明朝洪武初年,灌阳县始种植红薯加工红薯粉;
清朝光绪年间(1871—1908年),翰林院供职的唐景崧(灌阳新街人氏,后任职台湾巡抚),把灌阳红薯粉献给朝廷;
20世纪70年代,灌阳县培植出“灌阳大红薯”。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灌阳有红薯粉加工企业3家、小作坊220余家,全年生产红薯粉6000余吨,产值达到1.2亿元,解决就业人口约4000人。
产品荣誉
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灌阳红薯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灌阳红薯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新街镇、黄关镇、灌阳镇、新圩镇、文市镇、水车乡、洞井瑶族乡、观音阁乡、西山瑶族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
质量技术要求
原辅料要求
红薯:产地范围内生产的优质红薯,淀粉含量20至25%。
水:保护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相关标准要求。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1)磨粉:选薯→清洗→磨浆→过滤→沉淀去杂→干燥淀粉。
(2)打粉:打浆糊→漏粉→熟化→冷却→搓粉→晒丝。
加工要点:
(1)磨浆取粉:将清洗好的红薯粉碎磨浆,用100目的网筛过滤2次,沉淀45至50小时。
(2)干燥淀粉:干燥至水分低于15%。
(3)打浆糊:取淀粉根据重量倒入适量清水,搅拌和成粉团,将粉团放入陶缸,加水加红薯淀粉,用手揉搓和匀,直至糊化。
(4)漏粉:糊化淀粉通过模具漏入沸水锅中,丝条沉人锅底再浮出水面时,即可定型出锅。
(5)晒丝:定型后的粉丝在背风向阳处自然晒干,至水分低于15%。
专用标志使用
灌阳红薯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灌阳红薯粉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