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湖北特产  山东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高桥小菜

   日期:2022-01-04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67    评论:0    
核心提示:高桥小菜在美丽富饶的渤海湾畔,有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葫芦岛。她位于辽西走廊,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进出关内外之咽
截图07
高桥小菜
在美丽富饶的渤海湾畔,有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葫芦岛。她位于辽西走廊,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进出关内外之咽喉,有“关外第一市”之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一、从虾油——什锦小菜——海鲜小菜,曾轰动宫廷朝野上下
创始人刘云献,祖籍河北,1893年出生,1902年随父举家迁居现葫芦岛市连山区高桥镇大四方台村。当时地名为连山高桥铺。9岁时读了3年私塾。由于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12岁时就开始和父亲制作咸菜。当时条件很差,是家庭式小作坊。靠腌制的小菜四处变卖,养家糊口。高桥大四方台村距西海口几里之遥(现在的西海口已建成锦州港),西海口是渤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也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小码头。当时,全国各地的商船、商人经常来这里交易,互换商品,尤其赶上初一、十五大潮时更是热闹。刘云献跟随父亲时常把自家的咸菜拿到西海口去交易。去的机会多了,接触的也就多了。当时有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客,带有一种叫鱼露的东西引起了刘云献父亲的注意。这种东西既有腥味,又有鲜味,食之有味,弃之可惜。细心地究其来源,对方说是捕捞的鱼一时吃不完,时间一长在容器中溢出的液体。这件事触动了刘振祥父亲和他的灵感。
渤海每年早春开海时盛产一种银白色的小虾和细线一般的乌虾。银白小虾炒后制做虾皮。而乌虾除了做饲料,否则就要弃掉。当时17岁的刘云献看到海边弃掉的乌虾,索性搜集起来,回家后像淹咸菜一样把它腌起来。刘云献从小养成勤劳、吃苦、心细、什么东西都好琢磨的性格。腌上后的乌虾他每天都去观察,有时他还用酱爬打几下(农村老太太做家下的酱用来打酱的爬子),过了一段时间,果然生成了一些液体,用手指一蘸品尝一下,很是鲜美,爷俩为之一振,如获至宝非常高兴。偶然的事情,成就了以后的一番事业,后来,刘云献收购乌虾,而且从几缸到几十缸的腌制,采集的油存放起来,放一段时间味道更鲜、更美。最后爷俩给这个油取了名,此油因虾而来就得名为虾油。
1913年刘云献的父亲为了扩张自己的酱菜,开始在连山大街设立了店铺,字号为义发祥。当时店铺不大,总面积510平方米,营业面积376平方米。作为一个窗口第一次把刘氏酱菜发展到了城里。此时的刘云献用自己腌制的虾油替代用盐腌制本村种植的小黄瓜、地梨、芹菜、芸豆、豇豆。经过虾油泡制的菜,具有鲜、脆、爽的特点,一改盐制菜苦、咸的口味。虾油小菜的问世很适合东北人的口感,刘氏酱菜生意由此也就火了起来。针对市面情况,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他开始琢磨散装换成包装,这也是有利于市场流通,方便携带的举措。开始是几种菜无序包装,逐步配重包装。由于当时没有化验能力,靠的是经验,靠的是品尝,靠的是用户的反馈。不断总结,推陈出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鲜小菜越来越受欢迎,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充满商品意识的刘云献意识到,商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有自己的字号和特点,否则就会出现鱼目混珠。经过潜心琢磨,为了达到十全十美的寓义,最后精选小黄瓜、小芸豆、油椒、苤兰、地梨、杏仁、小茄子、姜丝、芹菜、豇豆,实行计量包装。这就是延续到现在的什锦小菜。包装选择条编小篓,而且猪血加毛头纸封口(毛头纸是清朝时期用麻加纸浆制造的纸,拉力很强),古老的包装至今该厂还在使用。1913年底以刘氏冠名的篓装海鲜小菜出现在市面上。据史记考证,当时清朝宫廷的御桌上也少不了海鲜小菜。轰动朝野上、下的海鲜小菜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品牌。
现代发展
二、继承父业,壮心不已,为的是让“老字号”品牌不失传
作为第一继承人,刘九奎是刘云献的长子。刘九奎生于1925年,13岁起从事父业。1956年公私合营改造,刘云献创办的义发祥连同德发源、春源勇、万丰酱园、大生酱园、荣誉酱园等6家合并成立锦西县公私合营酿造厂。当时刘九奎的父亲刘云献、次子刘九文在锦西县公私合营酿造厂。31岁的刘九奎回高桥镇大四方台村,继承父业,延续刘氏酱菜。为了秉持父业并将其事业延续下去,刘九奎除了继续制作海鲜小菜外,开始研制虾油系列小菜。同时精制虾酱,原浆虾油已陆续上市。到了1963年家庭作坊演变成了队办企业(当时大四方台村为一个生产大队)。生产队种的各种蔬菜有的直接卖掉,有的品种经过刘九奎厂长的队办酱菜厂生产加工。由于他的精心管理,不断推出新品种,酱菜厂的销售额从办厂初期的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作为当时的一个生产队企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断断续续,生产、经营一度受到了影响。
1972年到1984年10多年的时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刘氏小菜的发展受到限制。
1985年高桥镇党委、政府抓住发展乡镇企业的契机,将大四方台村酱菜厂的刘九奎老先生聘请到镇上重建酱菜厂。同时划出旧厂地1000平方米、厂房十几间,作为高桥小菜厂的创业区。同年4月份小菜厂在银行贷款2万元,建了几个腌菜池子,购置十几口大缸开始了创业。
靠着创业的雄心,凭着艰苦奋斗的毅力,刘九奎带领十几个人用二个月的时间就投入了生产,办厂头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3万元,获利5万元。开始了原始积累。
燕子筑巢,一口一口的衔泥的精神,赚点钱办点事,一点一滴的做起,小菜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几年过去后,小菜厂打开了品种在增加,产量在增加,市场的覆盖面在增加,销售收入在增加,利润在逐年增加的可喜局面。小菜厂的发展引起世人刮目相看,刘九奎的创业结出了丰硕之果。1986年高桥小菜厂生产的海鲜小菜得到了专家、技术监督部门、用户的认可,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同年4月海鲜小菜申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锦港牌”商标。1987年海鲜小菜参加全省组织的行评,经专家评议,产品检测所检定、用户评定,该厂的海鲜小菜被省政府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农业部组织评比,海鲜小菜代表辽西特产参加行评,以优良品质被农业部授予部级优质产品。获奖以后刘久奎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以企业家的胆识,继续发展事业,已近7旬的他再发挥余热,立下了发展品种50个、创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的誓言。果然到了他70岁生日的时候,三项指标如期实现。为了表彰他的创业精神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突出贡献。当时的开发区管委会决定集体为刘老先生祝贺他70岁寿诞。为他送了一块“岁晚豪气盛,老骥更奔腾”的金字匾。
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誓把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历史的重任落到了现任厂长刘恩平的肩上。刘九奎老先生膝下无子女,刘氏酱菜传人非他莫数。
刘恩平1953出生,受家庭的影响,小学没读完,就提前进入生产队加入社员的队伍。阴差阳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继承了刘氏酱菜。环境的影响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过早的成熟。刘恩平可以说是年富力强,富有心机,书念的不多,头脑灵活,在协助刘久奎老先生创业期间,他就潜心揣摩刘氏海鲜小菜的制作奥妙。他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大胆探索创新的精神,把海鲜小菜加工制作上升为企业文化。首先他从源头抓起,把分散收购各种蔬菜变为基地种植,与菜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确保原料入厂的第一环节。每年从选种、选地、种植、采集、腌制五个过程他要亲自把关。并要求基地种的菜都要生态的,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收购的小黄瓜尺寸、规格一致,且必须保证“三满”:即满刺、满花、满籽。油椒的个头均匀,深绿、保鲜、保脆,各种菜必须青嫩……
第二关就是酿制虾油关,虾油是确保海鲜小菜保鲜、保脆、保味美的关键。每年早春刘恩平厂长亲自到海边收购乌虾,出的是高价,购的上等虾,而且乌虾必须是鲜的,不要隔潮货。运到厂内后即刻采取工艺手段,赶不上潮晚间都不能过夜。在酿造过程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日晒时间保证、打爬的次数保证,就是晒透、爬够。用他的话说,够不够三百六。可见什么事都要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有了精制的虾油,传统海鲜小菜有了优质的虾油,更是锦上添花。而虾油又成了时代的一个产品。第三道关就是注重产品的外在包装。刘恩平厂长作为企业的唯一高级工程师,他意识到传统的产品与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那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他首先与装潢设计师共同探讨,重新设计各种篓装和袋装海鲜小菜的标识,使企业文化通过商品传递给消费者崭新的视觉。
传统海鲜小菜产品的继承与发扬,必须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刘恩平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市场,做足做大市场这一大文章,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1989年他看到农民秋后的大萝卜几分钱一斤卖不出去,深深的感觉到资源的浪费。在萝卜上做文章是他多年的夙愿。过去的传统腌法,一腌、一晒、一调,散装上市,既不卫生,又不雅观,而风味也单调。为了充分开发当地的资源,他关起门来搞起了试验,硬是靠钻研、韧劲,探索出腌制萝卜的新工艺。达到了萝卜本来风格,即:鲜、脆。最后生产出了适合大众口味的辣花萝卜,一上市即受欢迎。年产量由刚开始的几百吨,达到上千吨。仅此一个品种就创营业收入150万元。利税20万元。既解决了菜农卖菜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花色品种。辣花萝卜问世后,为以后的开发产品奠定了基础。1993年在他的带领下,推出了软包装清淡型系列小菜1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2000多吨。同年6月份参加香港食品国际博览会“锦港牌”清淡型小菜荣获博览会银奖。
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是刘恩平厂长全新的观念。为了让品种增多,产量增加,手段强化,工艺细化,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一是包装车间改造。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工艺流程,车间墙壁,地面全部贴瓷砖。地面长流水,做到无尘、无菌操作。二是购置高强度的真空包装机,确保食品安全。三是添置锅炉,产品采用物理灭菌,保证产品营养不被破坏,保质期延长的双重作用。四是经营采用立体式连锁销售。同时,他通过科学管理,倡导现代经营理念,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企业从初期的资本运作现形成总资本370万元。是建厂初期20倍。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东北地区最大腌制菜集散地。年加工能力现已达到7000吨,2003年营业收入710万元,利润75万,税金51万元;2004年营业额760万元,利润80万元,税金56万元;2005年营业额810万元,利润95万元,税金73万元;2006年计划营业额1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高桥小菜厂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关注,1993年时任省委书记顾金池同志来厂视察,亲笔题词,勉励高桥小菜厂“放眼大世界,勇创大市场”。
省委老书记戴苏理同志题词“高桥小菜厂、香飘万里”。副省长徐文才、省食品协会会长刘福俊先后来该厂视察,对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当时省食品工业协会刘福俊会长挥笔提词,誉为高桥小菜为“行业之冠”。
2005年12月刘恩平厂长代表葫芦岛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出席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优秀企业代表大会,受到了国家部委领导的接见。高桥小菜厂被评为全国菜篮子工程优秀示范企业,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高科技保障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推广企业。鉴于刘恩平厂长的突出贡献,被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全国食品行业企业家的称号,并当选市人大代表。今年5月,该厂参加了在朝鲜平壤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春季展览会,所参展的系列小菜产品受到中国使馆人员及平壤商务负责人及多家外方企业的好评,所带展品被抢购一空,并有10余家朝鲜企业意向引进该厂产品。
四、展望未来,强力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不懈努力
海鲜小菜,近百年的历史,在调味品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份额,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烙印。抓住商机、扩产增量,以海鲜小菜为先导,形成批量品牌,是该厂今后的努力方向,具体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企业。
(1)从企业硬件入手,抓好技术改造。筹措资金100万元,对腌菜池进行防腐处理,对车间地面、棚顶、墙壁按卫生法的食品企业标准建设,同时购置必要的消毒、真空包装等设备,整个改造工程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
(2)做好质量认证工作。
按照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规范工艺操作准则,完善各项制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等工作。争取在年底前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并获取产品准入证,为今后品牌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3)成立调味品研究所。继海鲜小菜之后把海虾虾油、清淡小菜作为品牌储备,再赋于新的含量,使这两个产品真正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佳肴。为此,决定与大专院校联合成立调味品研究所,借院校的力量,探索海虾虾油的内在质量及其人体必须成份的研究。并将清淡小菜的营养保留、保质的延长,(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条件下)作为攻关加以探索。使产品达到“色、香、味”俱佳的目标。二是加快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设。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